「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送禮好傷腦筋……」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就不容易踩雷!

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

企業送禮,是份貼心的祝福,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

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

● 企業三節 (員工福利) 禮品:
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閒話家常一番。因此「實用」、「不落俗套」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年齡、性別等)。

例如: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對你讚譽有加!

● VIP 客戶禮品:
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不落俗套」以及「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

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肯定是大加分,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

● 行銷活動/公關贈禮:
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這點,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因此「不落俗套」也非常重要。

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

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

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

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

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

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

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

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還送你500元現金券

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

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已經超出我的期待
而且烏魚又叫信魚,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從來不失約
是信魚,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喜歡送烏魚子,
代表著,商道的信用,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
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
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


從每年冬至,船一到的挑貨、揀貨,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

(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我們只能選原料,讓工廠代工)
我更注重的是,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
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

*選料


臺灣正海子
烏魚從長江出海口,順著洋流,來臺灣,游到臺灣時,是接近放卵的時刻
(此時捕撈的烏魚,品質比大陸好,)
五兩以上,才有卵油,才會香,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ㄋㄟㄋㄟ、醬料
(很多同行,都是賣2~3兩,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一口吃)

*遵循古法,傳媳不傳女的,放置,鹽巴的比例,是曬製的關鍵


(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放太多會死鹹),(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註一))
註一:
曬烏魚子,溫度,濕度,控制,是需要憑經驗,天候不好,濕氣太重,烏魚子會曬壞
外面乾,裡面濕,烏魚子會壞在裡面,我們行話叫:,#奧風,不是常吃的人,吃不出來
市面上,也很多人會把,曬壞的烏魚子,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

*日曬法

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
優點:全程在室內,總菌數少
缺點: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
(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

---------------------------------------------------以上工廠古法製成-----------------------------------
野烏金秘製:
#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

野生的烏魚子,有個致命的缺點,未經處理會有腥味
因為烏魚子有薄膜,需要人工反覆翻,讓酒精,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入口後,口中會有<甘味>餘韻

#厚切

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再做厚切,相信是,口感上的,上乘之作
(我們可以偷工減料,因為客人,最愛問,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但….,這就失去了,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

#封底

禮品的細節在這裡,每一片,真空包一口吃,1置中,2封底線整齊劃一,3真空包裝紙,又比其他廠商更小,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
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講究車縫線,精緻度,質感
封底這個動作,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什麼最貴,人工最貴,
但是我很堅持,因為我們是禮品,是送人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收禮的人,細細品味

2019金點設計獎,第二輪仍在賽內,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
做禮品,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
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當然也會有目的
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
當然,一定會感受到情意

賣烏魚子,很傳統的產業,製作的過程,並不美麗,甚至非常艱辛
冬至的寒冬裡,殺烏魚,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
到我們手上,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讓我們的客戶收到,最完美的成品
對我而言,這一小片,是很多人的結晶,更是一種堅持
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

【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

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讓長輩親友驚艷,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

TT115CE515ECE15RG

好文賞析

兒子在陽臺上喊我快過去看,正系著圍裙炒菜的我,隨兒子一起探出頭去。原來樓下的空地上,鄰居劉先生不知從哪兒搬來兩個碩大的水缸,古董般質樸厚重,說是用來養睡蓮。他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往缸里放水和泥,與往日西裝革履、在生意場上叱咤風云的他判若兩人。 劉先生喜歡養花,他說喜歡看花兒發芽、抽葉、開花,夏日的黃昏,搖椅上一躺,或邀三五好友飲酒賞花,風花雪月來半兩,多么愜意的生活。 劉先生是懂生活的人,我欣賞過他家的大陽臺,陽臺上除了晾曬衣服外,還長滿了一葉蘭、綠蘿、三角草、萬壽菊、棕竹等,簡直就是個小花園。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生意場上刀光劍影,生活紛繁復雜,養幾盆花,品一壺茗茶,酌一杯薄酒,能給繁忙的生活透透氣,這花、茶、酒就仿佛是文章中的逗號,讓人喘息一下。 清人張潮說:“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一些小愛好能滌蕩人的心靈,讓心變得潔凈、安寧,有了這一抹風花雪月的美好,生命就有了更多亮色。 我看作家訪談錄里,作家兼編劇海飛寫作累了,會讓夫人煮盤花生米,喝二兩花雕酒來犒賞自己,他說寫作生活一年四季都是枯燥無味的,風霜雨雪都隔在了窗外。其實作家都有自己的心靈樂園,硬漢海明威喜歡棒球、釣魚、打獵,于是就有了名著《老人與海》;納博科夫不僅是文學大師,喜愛蝴蝶,而且還是國際象棋高手,每天和夫人薇拉一起下棋;魔法媽媽羅琳喜歡電子游戲;賈平凹愛喝酒,自詡為“長安首喝”,佐酒的菜也特別,一盤豬下水或是一碟腌蘿卜,可以喝得津津有味…… 風花雪月來半兩,就給生活來點留白。一個人若為了生活疲于奔命,心靈就背上沉重的行裝,且越背越沉。要學會給心情放個假,只有心靈安放好了,平衡了,生活才能快樂地啟動起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無論再忙,都不要忘了留一份雅趣給自己,讓生活釋放出香味來。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端午隨想 文/侯寧波 金麟灣人頭攢動,市民紛紛前往劃龍舟、包粽子、摘楊梅,一片歡歌笑語,怡然自得,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很是熱鬧。 參加了敏大集團與商行舉辦的劃龍舟比賽,晚上又吃了朋友送來的粽子,不經意之間2015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已眨眼而過。 我一直在想,劃龍舟、吃粽子為什么是端午節的習俗?這是有典故的。相傳古代楚國賢臣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但人們為了寄托哀思,一直蕩舟在江河之上,然后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就紛紛拿出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正如唐代文秀《端午》一詩所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多了一份淡泊,節日之際,都會有一些感想。記得小女7年前參加高考時,恰逢端午節。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少請假,也沒有什么休假,陪小孩的時間不多,但那幾天,我安排好工作,毅然請了幾天假,早上送去考場,考完接她回家。陪她吃吃飯,談談心,散散步,緩解高考的壓力,以期望能考一個好成績。我想通過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努力,給她一點幫助和支持,也算是盡一點父親的責任。又是一年端午到,獨在異鄉追夢想,你一人遠離故鄉,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家人已幫不了你,唯有祝愿平安,期望堅持,奮斗不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吃的粽子,很像家鄉的“馬腳桿”。精選優質糯米,拌上八角、草果等佐料,中間夾一塊五花肉,用粽葉包住,再用糯谷稻草捆緊,煮熟后即可食用,清香可口。因其形像馬的腳,故稱為“馬腳桿。”家鄉是壯鄉,過春節為何都要包“馬腳桿”,有什么習俗文化,這些我無法考證,但包“馬腳桿”的情景卻很溫馨快樂。每逢大年初二、初三,母親帶著一群婦女,有大人也有小孩,圍座在一大盆糯米旁,一邊包,一邊說說笑笑,大家想到哪里說到哪里,無拘無束,其樂融融。每年都要包上百個“馬腳桿”,春節收假都要帶一些回來,并送點給親朋好友,嘗一嘗壯鄉特色美味。我常想,平時很少回老家,只有春節全家人才團聚一起,這不僅僅是為了吃飽,更多的是一種親情的傳遞。 端午節人們都會在家門口插上艾葉、菖蒲。青青的艾葉、菖蒲,能驅邪避鬼,寄托了人們的善良、真誠的祝愿,祈求親人、朋友健康、平安、幸福! 每逢佳節到來,就想回老家,就會思念親人和身邊的朋友,這是不是我們已經在慢慢變老! 話端午 文/鄧訓晶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劃龍舟,喜洋洋”。想著這首童年的歌謠,端午節就到了。 每到五月就有一種情思,汨羅江畔那個不屈的身影就會浮現在眼前。屈原,中國的詩歌之父,第一位留下姓名的愛國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最早開創了把詩歌由集體歌唱改成個人獨唱的新時代。一曲《離騷》,帝王將相權貴朝野的丑惡暴露無遺;一句《天問》,天下百姓幡然悟醒;一曲《九歌》,宣泄了人世間的善惡丑美;一篇《九章》,橘頌余音,蕩氣回腸,這是屈原明志,“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堅定地保守自己的情操,不隨波逐流;一部《楚詞》,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先河,這文學瑰寶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有志之士,才有了前赴后繼的先驅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的《端午》詩,讓我們在節日的扼腕長嘆中多了一分懷念。屈原,五月的鮮花,為你而開;五月的太陽,為你而燦爛;五月滔滔的汨羅江,敞開它寬廣的胸懷,擁抱了你這位志士。從此,五月的龍舟,年年把你探望,槳卷千堆雪,雨煙龍舞;中國的歷史留下了你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的文學史上有了一位千古流芳的詩人。 每到五月就有一種期盼,盼望粽葉飄香。小時侯每到端午節,不管日子過得有多艱難,媽媽總會想方設法弄一點糯米包粽子給我們解饞。在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會做包粽子的準備,把糯米用水先泡上,然后把粽葉洗干凈。媽媽做的粽子口味可以分為甜的咸的兩種:或包進紅豆、綠豆、紅棗;或包上臘肉、咸鴨蛋,形成不同的風味。粽子的形狀可以分為菱形、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媽媽開始包粽子了,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候,我會積極地幫媽媽的忙。媽媽左手拿兩片粽葉,右手把粽葉靈巧地轉兩圈,粽葉就形成一個圓錐形的空間,舀一勺糯米放進去后再用筷子搗幾下,右手將粽葉的上端往里折,使粽子的底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平面,最后用線扎好,一個結實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愛跟媽媽學包各式各樣的粽子,開始包不好,但后來慢慢地也學會包有棱有角的粽子了。粽子包好后,媽媽就放進鍋里煮。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起床,就會有粽子吃。那潔白的粽子,放上白糖,那糯糯的甜甜的味道,至今還留在我的舌尖上,回味無窮。 每到五月就有一種懷念,懷念端午節的雄黃酒和小香囊。端午節那天吃午飯時,父親會叫我們喝一點點雄黃酒,然后把雄黃酒涂抹在臉上,胳膊上,腿上,告訴我們這樣就不怕被蛇咬了。我對雄黃酒的認識,來源于《白蛇傳》,端午節的雄黃酒,把善良美麗的白蛇打回原形,許仙掀開蚊帳,看見白蛇狂舞而嚇死的情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所以,如果端午節沒有涂抹雄黃酒,心就會一直打鼓,生怕遇到蛇了,會惴惴不安一年,等到第二年無論如何都要抹上一些,雄黃酒就像是一道護身符。抹完雄黃酒后,就纏著巧手媽媽做端午的小香囊。媽媽會把平時積攢下來的小塊花布都拿出來,裝上具有藥用成分的、戴上能清心明目、鎮靜安神、對人體大有好處的香料,做成一個個精致可愛的桃心、三角形、小猴子香囊。我們爭相戴在衣服上,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小伙伴們會聚在一起比較誰家媽媽的香囊做得更好更香。 讓我用粽葉飄香潤筆,用暖陽做墨,把五月涂抹成一幅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畫卷,迎接端陽——這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 吃雞蛋的端午節 文/李建設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但在我們老家,端午節不吃粽子吃雞蛋。 我的老家屬于北方,不產稻子,粽子更是難得一見之物,然而家家戶戶都會養上幾只雞,于是我們就地取材,端午節時就吃煮雞蛋,用我們當地的方式來過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母親都會煮一鍋雞蛋任由我們吃。我家共七口人,每人都要吃三五個,這就需要煮二三十個雞蛋,一次沒有那么多雞蛋可煮,就要提前十天半月開始積攢。四五只雞一天也就下兩三個,每天到雞窩里拾雞蛋數雞蛋就成了我的任務。拾來的雞蛋就放到一個陶罐里,等到陶罐滿了的時候,端午節就該到了。 端午節前一天,全家就開始為端午節忙活,父親讓哥哥到村前的河溝邊采一些艾葉,讓我爬到屋后的合歡樹上折些枝葉,采回來的艾葉插到每個門上,而合歡葉則留著第二天煮雞蛋用。那時不懂為什么要插艾,只是聽父親說插了艾蚊子蟲子就不敢進家門了。我最怕蚊子咬,所以插得特別起勁。父親則從他的中藥櫥里抓上幾味中藥,囑母親第二天煮雞蛋時一起放到鍋里。 第二天一早,我就被一陣撲鼻的清香味刺激醒,一個激靈爬起來,跑到院子里一看,母親正在拉著風箱燒大鍋,大鍋里已熱氣騰騰,香味彌漫在整個廚房。饞得我直想掀開鍋蓋撈一個吃。母親一邊喊著燙一邊要我去接一盆涼水來。等我端來一盆涼水,母親已把鍋底的火熄了,我知道該開鍋了。 母親掀開大鍋蓋,升騰著蒸氣的鍋里什么都看不到,但卻聞到了更濃烈的香氣,一股合歡葉和艾葉的清香,混合著淡淡的中藥味,我不住地咽著口水。母親用笊籬從鍋里撈出雞蛋,放到涼水盆里拔拔涼,這樣剝雞蛋的時候就好剝不粘皮了。 我們兄妹五個都圍坐在桌子旁等著吃雞蛋過端午節。還沒等母親發話,哥哥就一聲招呼說去喊父親吃飯,一溜煙地去衛生室喊父親了。母親從櫥子里拿出七只碗,又變戲法似的掏出一袋紅糖,每只碗里都倒上一點,然后再用煮雞蛋的水沖好,哥哥也拽著父親回來了。 父親一坐定,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吃了,蛋白柔嫩細滑,蛋黃嬌黃濃香,由于吃得太快太猛,被蛋黃噎著了,像打鳴的公雞一樣伸長著脖子,母親趕緊給我灌了口紅糖水,才緩過氣來。母親被我的狼狽相搞得又好氣又好笑,說當年生大姐時三五天不見一個雞蛋也沒有饞成這樣。父親則溫柔地看著我說,慢慢吃,煮了這么多呢,夠你們吃的。的確夠我們吃的,我一口氣吃了五個,直到再看到盆里的雞蛋也沒有了欲望。 吃飽喝足之后,才有心思聽母親講她以前坐月子吃不上雞蛋的往事。生大姐的時候正是六十年代,還在生產隊里吃大鍋飯,沒有人養雞,雞蛋更是稀罕,買都買不到。不知外婆從哪里弄到了十多個雞蛋,走了三十里路給母親送來補身子。就是這十多個雞蛋,母親堅持吃了一個月,直到出了月子。為了每天能嘗到雞蛋味,就把一個雞蛋打散到清湯鍋里,一喝一天…… 往事悠悠,當年三分錢一個的雞蛋都吃不到,現在一塊五一個的茶葉蛋也能吃膩。在物質生活富足的同時,卻找不到了當初的感覺和味道,我是再也吃不到散發著中藥味的煮雞蛋了。自父親去世后,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還會煮一鍋雞蛋,只是再也沒有了那股中藥味的清香! 清香的端午 文/周太舸 川北一走進農歷五月,陽光就更加熱情,山中的蓼葉、艾蒿、菖蒲就更加碧翠,街上賣粽子的叫賣聲也更加響亮了。每當這時,沿襲幾千年的端午就如約而至,帶著清香裊裊娜娜地走進每一戶川北人家。 記憶里,端午到來前,家家戶戶的男主人總要在溪畔亂石間采菖蒲,在荒野草叢中采艾蒿,大把大把的。端午那天,母親將父親采回的菖蒲和艾蒿一部分掛上門楣,說是驅蚊避蟲;一部分用于熬水,說是洗澡。看著青翠欲滴的菖蒲和艾蒿,幼時的我好奇地捧在手里,扇動鼻翼一個勁兒地嗅嗅,邊嗅邊說香呢。一旁的父親笑了,說熬水洗澡那才叫舒服。母親熬好水盛在木盆里,用手試了水溫,說可以洗了。木盆里水汽騰騰,鉆進我鼻孔的是中藥的味道,我遲遲疑疑的,但想到父親說的那水洗著舒服,還是跨進了木盆。父親就蹲下來,一邊給我擦洗身子,一邊給我唱兒歌:洗澡澡,止癢癢,捉蟲蟲,娃娃身上不生瘡。木盆里,盡管那水味道有些難聞,但在父親的歌唱中,我感到非常愜意,手和腳丫子一點也不老實,不時讓木盆里開出水花朵朵,嘴里還發出咯咯咯的串串笑聲。 端午節一大早,母親就要到屋后采摘蓼葉。蓼葉,一種盛產于川北大地上蓼葉竹的葉子,比一般竹葉要長而寬大得多。母親將鮮采的蓼葉洗凈,再找來一枝撕成細條的干棕葉泡濕,然后撈起頭一天就浸泡的糯米濾在筲箕里,包粽子的準備工作就算就緒。 端午那天,幼時的我自然起得早,主要是看母親包粽子,盼著早點吃上粽子。只見母親將蓼葉一卷,再放進糯米,放進紅棗,然后將蓼葉一折,最后用細條棕葉纏繞捆扎,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成功了。一邊看,我還一邊問這問那。比如,粽子為啥要包紅棗,母親說做人就得有紅心;粽子為啥這種形狀,母親說做人就像粽子一樣,不僅要尖,要圓,還要棱角分明。那時懵懂,當然不能悟透母親的話,但現在想來,母親給了我多好的啟蒙教育呀。經過母親靈巧的手不斷重復舞蹈,一枝粽葉便結滿了粽子。 包好的粽子放進盛著井水的鐵鍋,蓋上蓋子,母親坐在灶前用柴火煮,我則圍著灶來回蹦蹦跳跳。估計粽子熟透,母親揭開蓋子,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第一個品嘗粽子的自然是我。母親從粽葉枝上摘下一個粽子,待冷卻后解開,蘸上白糖,遞在我手上,笑著說,小饞貓,吃慢點,小心噎著。粽子白白嫩嫩的,看著就垂涎欲滴,吃在口里,香滿五臟六腑。 按川北一帶習俗,端午節,已婚女子要攜夫帶子回娘家,未婚男子要到女朋友家里去,稱為“送節”。我和妻子戀愛那時,交通不便,出行靠腳下的鞋底對路一步一步地丈量。不過,妻子會在半路接上我。一見面,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牽手和擁吻,但妻子從衣兜里掏出親自用一針一線繡出的鞋墊問我是否喜歡,我看著鞋墊上栩栩如生的鴛鴦圖案,心里像打翻了蜜罐子。 川北的端午,是清香的端午,里面盛著父愛和母愛的清香,愛情的清香。而今無論有多時尚,無論歲月的風塵有多厚實,川北端午那曾經的縷縷清香都會在我的記憶里裊裊升騰。 濃濃端午情 文/王月亭 菖蒲酒美,舟楫爭渡,伴著街邊此起彼伏的賣粽子的吆喝聲,端午節如期而至。 童年時代對端午節的那份期待要從漂亮的香囊說起。記得每年快到端午的那幾天,媽媽總會在哄我入睡時哼著一首小曲兒:“糯米甜,粽子香,端午時節醉心腸,濃香飄四方。做香包,纏彩線,歲歲年年祈安康,人間賽天堂。”媽媽一邊哼著,一邊用針細細密密地縫著香囊,把艾草輕輕地包進去,然后再編一個漂亮的中國結。等到端午節的頭一天晚上,媽媽會把香囊拿出去潤晨露,早上給鄰里四舍的孩子們都送上一個。大家歡天喜地地佩戴著香囊,腳脖子上掛著用彩線搓成的花繩到處炫耀。這一天,我們還會跑到江邊,擠進人群里看賽龍舟,爭著聽老人們講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早上,媽媽一定會在門楣上插上艾蒿,然后開始包粽子。我會搬著小板凳坐在旁邊,看著葦葉一排一排地鋪好,然后卷成一個圓錐漏斗形,再把白乎乎、晶瑩剔透的糯米塞進葦葉里,用雙手那么一纏,簡單地捆扎,一個粽子就包裹而成了。放在鍋里慢慢煮上兩個小時之后,濃郁的粽葉味兒便開始清香四溢,熱乎乎的粽子那個香甜、那個爽口,讓我至今難忘。 長大后,當我第一次讀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時,端午節在我心中有了新的含意,它不再是兒時那一個個形神兼備的香囊,不再是那一株株濃郁碧綠的葦葉,不再是那一口口香甜嫩滑的米粽,它是傳承,是信念,是流淌在歲月里的情懷,是我們在用特殊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位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被貶官流放的忠臣,這位流放途中寫下《離騷》《九歌》等不朽詩篇的軒昂才子,這位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而含恨投江殉國的三閭大夫,他那鐵骨錚錚的英雄氣概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時光流淌,在就學工作的每一步,他都激勵著我在生活中昂首挺胸,在困難面前奮勇前進。 感悟端午 文/豐碩 街道巷口飄出濃濃的粽香味,告訴匆匆趕步的我們,端午節到了。 對于這個節日,我更多的記憶是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母親就會給我們穿上干凈的衣服,囑咐我們不要大聲嚷嚷,一大早,母親不知道從哪弄來很多的艾葉,把那些艾葉放在每個臥室的門框上,也夾在我們衣服的扣眼里,打個結,邊系邊說:“必須要堅持一天下來”。想想那時候還真是調皮,母親越是這樣囑咐,我們那幫熊孩子越是想把那個艾葉揪下來,可是,我們再怎么狡猾還是逃不出母親的“法咒”,她說:“想把艾葉拿下來的也可以,艾葉一旦拿下來了,晚上睡覺艾葉就會變成蛇來纏住你。”母親莊嚴的表情、嚴肅的語氣讓我始終沒敢去嘗試。記憶里的艾葉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點淡淡潮潮的味道,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些憂郁的味道。或許這就是專門為了緬懷紀念大詩人屈原的無奈悲痛而生的一種草。 記憶里的端午節,每個孩子手腕上都會戴上母親親自搓好的五色線。還記得從小愛臭美的我,這個環節總是很難“伺候”,要讓母親把五色線編成均勻的麻花辮形狀,戴的時候必須要系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才肯罷休。聽母親說五色線是為了讓妖魔鬼怪不襲擊我們,它們看到五色線就會害怕而躲開,那時我們對母親的說法深信不疑。戴著漂亮蝴蝶結的五色線,開心地去玩,好像那時的五色線就是自己的保護神一樣,有了它,什么都無所畏懼。 生活在礦區,人多自有不同的習俗,包粽子是大家在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可是,包粽子的形狀,里面的內容卻大不相同。我記得河南的一個小伙伴,他們家的粽子是最特別的,里面居然有肉,而且那個形狀有點偏圓形。還有一個好像是東北的阿姨,他們家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印象里那個時候好像沒有糯米,只是黃米,我們一群小屁孩圍在大人膝邊,看著那一片片小小的粽葉扭一個小角,放入米再放入紅棗慢慢的粽葉再加高,一層一層最后用一根綠顏色的帶子系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所有的母親都互幫互助,忙得不亦樂乎,等到粽子都煮熟了,我家給你家送幾個,他家給我家送幾個,互相品味對方家里粽子不一樣的味道,更是有濃濃的情誼在無聲流淌,那種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情景將是我一生難忘的暖。 那時候小,包粽子時母親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回頭給我們講粽子的由來,可我們這些熊孩子更關注更感興趣的卻是眼前的粽子什么時候可以吃?聽見屈原跳江,甚至覺得他有點傻,不敢問長輩,可心里偷偷在想,你不跳江誰敢去推你?等到一天天長大,了解了大詩人屈原當初的處境,試著體會他的那份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有以死明志的悲痛心情,真為兒時的幼稚想法而臉紅、內疚、慚愧,無地自容。 >>>更多美文:好文章

在中國的人才的流失就像一個單位,總是招聘不到人是一個道理,太多的人工作不穩定,因為太多的原因,讓原本固定的工作變成了一種不多的穩定。如今的社會,有太多的個人單位,和國家單位,人才總是留不住,是工作太累,還是工作量太大,或者做的不開心,還有人際出現了問題。現在的工作有的是有壓力的,所以適當的勞逸結合是必須的。 可是人才的流失,不管什么的單位,都要反省一下,哪里出現了問題。為何留不住人才?其實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他們有的學歷高,也有能力強的,不要看有些學歷低的人,他們的潛能也是無限的。都說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的,他們也是英雄,各有各的用武之地。 看似不穩定中,也有穩定的,在不停地更換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一個單位的穩定,有靠關系的,也有自己找的,可是每年的年底,總有不少的人遞上辭職信,打算明年另找高就。所以年前找工作,和年后找工作是不同的,缺人是一個事實,不是教會了徒弟忘了師傅,一份工作總是有不完美的地方,現在單休的地方多,雙休的地方少,這樣屬于自己的時間就不多了。有了孩子家庭的,找工作也要顧慮太多的因素,有的工作因為各種因素,顧不上家停的也有不少的。不可能既可以顧著家,又要顧著單位。 不要說小單位留不住人,大的單位也是一樣的,可能是待遇的問題,也有時間的問題,現在哪有舒服的工作呀,除非你把關系搞好了,上下通氣,來一個左右逢源。其實想要留住人,待遇是其次,還要環境的問題,除了工作的環境,還有人文的環境,氣氛好了,自然可以留住有能力的人才。 和家庭一樣,單位也是難念的經,員工是底層的人,管理是中層的干部,所以管理方面也是一種學問,要員工心甘情愿為單位付出時間和精力,這個就像一個國家一樣,要有人肯愿意為國家付出生命一樣,犧牲自己的一切,為單位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單位就像一個家庭一樣,這樣人才就不會流失了。 現在的人才流失是普遍的現像,不是做不久,是留不住,大家可能都有問題存在,需要去改進,沒有完美的地方,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不可能是兼得的,總會有不完美的。不像以前一樣,大家在一個地方好長的時間,一直到老,因為變化是存在的,誰也無法料到結果是怎樣的,珍惜現在的一切,辦法總比問題多吧! 留住人才,不讓流失,這樣的工作才會穩定,不要讓大家太累了!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arrow
arrow

    w86fgx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